很喜欢这本书最开始来自封面,远望大海,海水的冲击下一朵一朵的浪花翻涌而起,而在封面的中央站着一个女生,女生的背影在海浪的动态里显示的更加坚实。看到这个女生就想起来我欣赏的那些女孩子,哪个不是在浪口上坚持的往前冲而得到今天的成就。
从毕业到工作短短几年,心态的变化是我自己最能真切感受到的。从最开始的满怀欣喜的像上学一样享受工作,享受每个休息日可以去探索城市,享受着在工作中的成长,享受着新交的朋友等等,和前几年刚进入大学的自己没什么两样。而现在,遇见了心机的领导,遇到不能完全相信的同事,遇到找茬的家长,自己的心态完全和前几年不同了。现在的自己,更小心翼翼,在做人做事上,少说话说真话,有些不能用真话的时刻就不说,和同事的相处更多的保持距离。自己没有变,而是自己的做事风格变了。
结合自己最近的经历,感触最深的几个片段也想分享给大家。
第一个是作者陈大力的文章,关于北京和这些大城市能够带给我们什么?当时看这篇文章就想到那句格言:在巴黎生活过的人,无论今后在哪里生活,身上都会带着巴黎的感觉。大城市带给当代年轻人的是房租的压力,是付不完的花呗,是存不下的钱。但那些虚无缥缈的气质和感受是捉襟见肘的年轻人们考虑不到的。文章最后的一段话:人生没有两全,永远也没有。如果命运手上的那点甜,要吃很多苦才能够到,你只需要想清楚一件事---你是更在意途中的苦,还是更在意最后的甜。
前一段时间自己的工作中就出现了这样无法两全的场面,我把时间控制的很好,但是效果不好。我把效果做好,领导又说你的环节怎么少了。理解领导想要十全十美的心,但是我做不到。记得那天本来一点也不委屈,就觉得自己的能力目前阶段确实做不到完美,那就往完美的方向去努力就好了。但是还是在和家人打电话时哭了出来,没有抱怨领导的苛刻,没有抱怨部门之间的不配合,而是在想自己要如何更快的进步了?这就是自我的成长吧,不再逃避,加紧成长。
第二篇是讨论生活的意义时大家提出的是否要在大城市留下?这也是我不停的字思考的问题,那减去房租的工资是否真的比得上家乡的美好生活,有时候也在打退堂鼓。最终的自己也不再纠结,文章中那凝练的两行小字给了我答案:留下,不一定值得敬佩。离开,也未必就是妥协。送给所有在外努力的人们。愿美好的人,无论在哪个城市都是美好的。
我是个喜欢在热闹中孤独的人,喜欢孤独,但又不喜欢人太少的城市或者乡村。喜欢热闹,但又不喜欢和人社交。综合来讲就是我喜欢繁华都市中的独处,能够下楼就有大超市,附近能够买到好吃的小吃,但仍能在自己的小屋中享受僻静。作文www.yuananren.com文章中写到的孤独也是如此,现代人好像都比较怕一个人,一个人做事情总感觉自己是异类,但是文章中写到一个人不爱独处就是不爱自由。因为只有你在真正独处时才能享受到自由的做自己。
“后来许多人问我,一个人的夜晚踟蹰路上的心情,我想起的却不是孤单和路长,而是波澜壮阔的海洋和天空中闪耀的星光。”超级喜欢的一段话,分享给大家。